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城乡供需 > 日常供需 > 人找车 > 正文
    购物车
    0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大柳乡左溪寺村介绍

    左武15172281599     2018-08-17 00:40:51     浏览:21    回复:0    点赞:2
    发帖人:左武15172281599
    级 别
    贡献值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
     [字号 大 中 小]   郧阳大柳左溪寺留下几多传说左溪寺中心小学门前两棵树的树龄均在550年以上,需3名成年人才可以抱住。左溪寺的地形山环水抱,山体受溪水长年冲刷,形成一个个天然洞窟。地面铺就的石板路上,古代建筑石构件随处可见,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左溪寺曾经辉煌的存在。  左溪寺是郧阳区大柳乡一个村,村里曾经有一座寺,虽在上世纪被改建成了一所学校,但左溪寺村却因此寺而得名。传说,朱元璋小时候曾在左溪寺为地主放牛,他不忘当地人的恩惠,便敕建了左溪寺。日前,记者一行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实地探访了左溪寺至今留存的遗迹。在左溪寺中心小学,那两棵3人合围的古柏和一些铺垫在地面的古代建筑石构件还能证明寺庙的确曾经存在。  ■文/记者 吴忠斌 图/记者 刘成臣  青山绿水 曾经古木参天景色迷人  据清同治年间的《郧县志》和《郧阳府志》记载:“左溪寺,(郧城)北八十里。”是指从东门出城,沿棒槌河北上,经谭家湾、桂花岔河、圩坪到达的距离。如果从西部的大柳乡杨家村进入,路程至少远一倍以上。从左溪向东顺河流而下,是南化塘镇的青岩村;向北隔山,是大柳乡的黄龙庙村。  同行的郧阳区大柳乡原文化站站长李德国告诉记者,左溪寺过去以左姓人家居多,村前有一条左家河流过。这里的村名、地名和河流名都是以姓氏来命名的。左家河是一条呈西东流向的小溪,源头之处是一座山,沟壑四出,正东的一条沟就是左溪。不过,其上段山高沟狭,谷底通直,地形酷似羊蹄,因此得名“羊蹄沟”。  左溪只是对左家河中段而言,只有溪水在淌出羊蹄沟后通过一道石门才算进入了左溪寺地面。这石门,实际上是旁边南北两条山岭所伸出的臂膀,它们相拥后阻断了整个山谷,在经过千万年的溪水冲刷、侵蚀后所形成的山洞。不过,这只是左溪的上石门,溪水在左溪寺境内弯弯曲曲流淌10余里后,还要经过一道下石门流出左溪寺,进入南化塘境内。  左溪寺村党支部书记吴国兴介绍,过去,左溪人把这两道石门看得很重,认为是村里的风水之匙。上石门为进财门,财富从此门入,为村民们消受;下石门为泄草门,是村民消受后产生的垃圾从此门排出。因此,人们对这两道石门山都非常重视,不仅在两道石门正顶之上各修有一座小庙不时祭拜,而且对山上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珍惜,认为均是神灵之物,以致蓄养得古木参天,景色迷人。  不过,这两处迷人的风景如今已是物是人非。在上世纪70年代,人们在村里改田造地,为了方便运送炸药和化肥,就从大柳乡修了一条公路进村,把这两道石门炸成了两道山壑。从此,溪水不再钻洞,洞顶小庙消失,溪水还是那条溪水,只是与公路为伴,时断时续,有的地方已消失不见。  地处盆地 洞窟里飘出几多传说  沿蜿蜒曲折的通村公路一路前行,记者发现,左溪寺村实际处于一圆形盆地之中。公路处于山沟底部,中间地势平缓,水田连片,时有庄户人家点缀其中,不时传来鸡鸣犬吠之声。周围群山环绕,四处悬崖峭壁林立,偶有野花兰草山头摇曳。  李德国说,左家河在经过上石门进入左溪后,就不再一条直肠走到底,而是忽南忽北地蛇行。这是因为南北两侧的山岭不时有褶皱山脉交错伸出,左环右抱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山湾。在每一个山湾里,都坐落着一个自然村庄,上十户人家,果木竹园映翠,冬麦夏稻铺岸,俨然世外桃源。如果认真观察,会发现每一个山湾都呈圆形,前后山峭,应该是左溪这个大天坑内部所套的一个个小天坑。这样的村庄有六七个,直至下石门外还有一个。  吴国兴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就因为左溪寺的地形山环水抱,在没有公路之前通行的大路都是沿河岸绕行。人们在出行时,时时与溪水为伴,处处与崖壁为邻。这里的崖壁之上多洞窟,虽没有一个深邃的,却能以多取胜。洞窟多了,就能激发人们的想象,于是许多故事就从这些洞窟里飘了出来。  比如一个形似箩筐的山洞,被人们叫做“箩筐崖”。记者看到洞窟不深遂问原因。“据说是因为洞门被神仙从里面关上了,关上的原因是里面有许多金银财宝,只有天生是双竿的竹子才能开启洞门。”吴国兴说,传说朱元璋儿时要饭曾经在左溪寺生活过。一天放牛时为避雨,他躲进了箩筐崖,当他往洞门倚靠时洞门竟然在慢慢打开,里面的神仙急了就把他往外推。朱元璋硬要进,神仙硬要把他往外推,双方一时僵持不下。此时,神仙心生一计,把一根金簪抛向了洞外,在朱元璋弯腰捡金簪时,洞门被牢牢关闭,朱元璋再也没能推开。  洞窟中有金银财宝肯定是虚构的,但这里也有实实在在的洞窟故事。就在离下石门不远处的崖壁底部,有一处上下相连的石窟,下大上小,远远看去似乎是弥勒佛的头面和肚皮。当地人都说,里面过去曾经盘踞着一条巨大的黄安蛇,不知吞食了多少夜行的路人。后来,人们为了躲避这条瘟蛇就不得不费劲翻越下石门山。传说,这也是人们之所以要炸开下石门的原因之一。  不忘恩惠 朱元璋敕建左溪寺  在左溪寺村不远处就是左溪寺中心小学,在吴国兴带领下,记者步行来到传说中的左溪寺所在地。远远的,两棵苍柏便映入眼帘。走近时,但见学童穿行树间,四处洋溢着蓬勃的朝气。记者四下观望,只见校园里垒砌的石坎,地面上铺就的石板路上,古代建筑石构件随处可见,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左溪寺曾经辉煌的存在。  吴国兴说,左溪寺位于天坑的中央,坐东面西,三进院落步步升高,具体建筑年代现在已无法考证,但门前的两棵古柏有它自己的年龄。据林业部门认定,两棵树的树龄均在550年以上,能证明左溪寺至少在明代中期就已存在。当年,这座寺庙的选址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因为除门前的左家河外,还有两条小溪在这里汇入:一条叫党家河,迎面而来,在寺侧相遇;一条叫兆河,从侧后灌入,汇流后所形成的淄河,潇潇洒洒地流向南化塘。  当地村民说,关于左溪寺的来历,民间流传也与朱元璋有关。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在元末时名叫朱重八,是因为他生于八月初八,父亲朱五四在给他报户口时随口所取。朱五四家中贫穷,因交不起税款而到处躲债做佃户,子女不是早夭就是送人或者早嫁,朱重八很小就被父亲送到寺里当了和尚。不久,朱元璋的家人因饥饿几乎死绝,寺中也断绝了粮食,主持只好打发和尚们去云游化缘。就这样,朱重八一路乞讨到了河南,3年之后才重新回到寺里,后来又被逼造反,再后来就当了皇帝。  据说,朱重八当年要饭时曾经到过左溪,被村里的地主周富朝收留,给周家放牛。一来二去,朱重八与村里的一伙放牛娃打得火热,经常在山坡上捉迷藏。一天,他们玩累了,也饿了,这个说馍馍好吃,那个说肉好吃,还有人开玩笑说不如杀一头牛烤了吃。没想到,朱重八一骨碌从草地上爬起来,将一头小牛牵到一处石台前说:“这里有现成的肉,我们为什么不吃?”朱重八说着就挥起手中的砍柴刀将小牛撂倒在地。小伙伴们见状一拥而上,剥皮的剥皮,剔骨的剔骨,生火的生火,一会儿就将这头小牛吃得只剩下了一张牛皮、一根牛尾和一堆牛骨。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将牛皮、中骨就地掩埋,将牛头丢到了南坡的麻湾,将牛尾丢在了北坡。从此,人们就把麻湾所在的山头叫做“牛头山”,把北坡最高的一座山头叫做“牛尾巴山”,把朱重八杀牛剥皮的石台叫做“石案板”,把那个生火烤肉带有天井的石洞叫做“石灶台”。  当天晚上有人向周富朝告密,周富朝把朱重八一顿好打,还关起来说要等第二天送到官府。当夜,有人把朱重八救了出来,并连夜送过荆紫关河南地界。后来,朱重八改名朱元璋,在当上皇帝后,不忘左溪人的恩惠,敕建了左溪寺。就因为左溪寺受到浩荡皇恩,规模宏大时,有屋宇127间,僧人多达60余人,香火旺盛。  这些都是美丽的传说,也是这些传说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诉说了当地人民的美好愿望。
    打赏捐赠
    2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